.真菌及混合菌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[J].农业环境科学学报,2012,31(4):. |
真菌及混合菌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 |
|
|
DOI: |
中文关键词: 混合菌 真菌 玉米秸秆 类腐殖质 |
英文关键词: |
基金项目: |
|
|
摘要点击次数: 25045 |
全文下载次数: 2449 |
中文摘要: |
针对3类真菌(木霉、黑曲霉和青霉)及混合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类腐殖质形成和转化的影响,重点研究接种后秸秆类腐殖质组成的变化情况,以期为秸秆的生物降解、转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、更新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。结果表明:(1)接种可迅速减少代谢液和增加菌体-秸秆残留物的含碳量,随菌体繁殖,代谢液中含碳量持续降低,随后,降解作用促使小分子进入代谢液使其碳量增加,后期呼吸作用显著,代谢液碳量再度降低。此外,残留物可被黑曲霉和混合菌有效降解,木霉和青霉在培养初期的较强繁殖能力使残留物中碳量先增加,后又被降解。(2)培养初期,木霉、青霉和混合菌对残留物中有机碳组分的降解使小分子物质进入WSS(水溶性物质),随后菌体的繁殖迫使WSS再度降低,而黑曲霉则以利用WSS合成其自身组分为主。(3)起初,FLA(类富里酸)的形成速度大于HLA(类胡敏酸),而后FLA逐渐向HLA转化,木霉处理HLA在类腐植酸中所占比例最大。(4)培养过程中,FLA分子向简单化方向发展,而HLA分子先简单,而后渐变复杂。HLA单位碳芳香环的缩合程度随培养进行先逐渐降低而后增大,总趋势为增大,木霉处理HLA的复杂程度最高。(5)残留物HLu(类胡敏素)的碳含量在整个培养过 |
英文摘要: |
|
HTML
查看全文
查看/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