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黄河三角洲稻田退耕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|
Effects of returning paddy field to wetland on the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ratios of soil carbon,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|
投稿时间:2024-04-26 修订日期:2024-06-05 |
DOI: |
中文关键词: 碳、氮、磷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退耕还湿 稻田 黄河三角洲 |
英文关键词: Carbon, nitrogen, and phosphorus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ratios Returning to wetland Paddy field the Yellow River Delta |
基金项目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(面上项目,重点项目,重大项目) |
|
摘要点击次数: 484 |
全文下载次数: 0 |
中文摘要: |
土壤碳、氮、磷元素是湿地生态系统营养水平的重要指示物,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以反映土壤供肥能力和质量状况。稻田退耕通过改变土壤的结构、营养元素、微生物活性等因子,对土壤碳、氮、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具有重要影响,但退耕年限的影响及其关键作用因子尚不清晰。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退耕土地(退耕2年和15年)为研究对象,以退耕前稻田、未开垦自然湿地为对照组,研究稻田退耕对土壤碳、氮、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,揭示关键作用因子。结果表明,不同土地类型土壤有机碳(TOC)、全氮(TN)和全磷(TP)含量均值变化在1.30~3.86 g·kg-1、0.30~1.03 g·kg-1和0.39~0.72 g·kg-1之间,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,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。相应土壤C:N、C:P和N:P均值变化在4.31~5.81、8.23~17.56和1.56~4.10之间,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,C:N变化趋势因土壤层次而异,而C:P和N:P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。研究表明,DOC和黏粒含量是影响退耕土壤TOC、TN、T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子。 |
英文摘要: |
关于退耕土壤质量的研究前人更多地关注在退耕后土壤养分含量、理化性质、微生物酶活性等方面的变化特征上,而对于退耕时间序列下湿地土壤碳、氮、磷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的研究较少。本文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域,通过分析不同退耕年限湿地土壤TOC、TN、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特征,揭示其影响因素,以期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。 |
HTML
View Fulltext
查看/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|